Tuesday, December 29, 2015

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
我們一直尋尋覓覓,對世物有不同的追求。然而我們欠缺正確的態度,在生活中單純追求金錢、成功、財富、名譽、權力等等身外之物,沒有反醒我們人生的意義。受著社會價值觀和文化的影響,我曾經同意成功的人生便是擁有財富、社會地位,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停留在生物文化層面上,通過在崇基學院書院通識的學習後,我對人生的意義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對人生亦有了不同的追求。在以下文章中本人會首先說明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的四個層次,再針對價值層當中的五倫道德關係作出解釋。

在殷海光《人生的意義》中指出人生共有四個層次,首先是物理層,這指出任何人均受物理定律的支配,例如地心吸力等定律。[1]其次是生物邏輯層,這指生命受生物法則的支配,例如呼吸、心臟的搏動等等。[2]第三是生物文化層,這指出人類文化講求文化、禮儀,並利用各種物質滿足人類的生活。[3]最後是價值層,由生物文化界再繼續發展,因為人是有對真善美的意識,有理想,有道德。[4]

囿於過往的識見,我對人生的意義的理解只停留在生物文化層,認為實踐基本的禮儀及文化後便可以追求物質和社會地位,忽略在生物文化層上仍然有價值層之追求。殷海光認為人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分別在於人類擁有生物文化層和價值層。中國文化素來以人為中心,關注的不是自然界的物質秩序是怎樣,或怎樣控制物質世界的問題,只希望腳踏實地過一個現世美好而理想人生,實現對價值的追求。[5]但是我們卻一直忽略實踐價值層的重要性,通過書院通識的學習後,我明白到價值層的重要,因為當中的元素,例如道德,深深影響著社會整體的價值觀,明白人生意義並不足夠我們必須在生活中實踐出來。在眾多道德價值中,本人認為五倫的道德實踐最重要,因為它中華文化的文化之根,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孟子認為儒家的五倫道德規範分別是「父慈子孝,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針對自身的情況,我可以從父慈子孝和朋友有信兩方面實踐五倫的道德規範,達至殷海光人生的意義中的價值層。

針對孝道方面,實行孝道有四個層次,分別為孝養、孝順、孝敬和孝承,要維持對五倫道德的追求,首先我們要負起供養父母的責任,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我們要為父母提供物質所需,照顧其心情及感受,做到行孝的最基本行為。[6]其次,我們要順從父母之命,及在父母行事有差時作出勸告,不可盲目聽從父母的命令,令父母不會陷於不義。[7]在此之後,我們要對父母有發自內心的敬愛之心,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我們要擁有對父母的孝敬心才能發自真心地行孝[8]最後,更要承繼祖業及傳宗接代,把家族的血脈流傳後世,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正正解釋了傳宗接代這個道理我重要性。儒家視孝道為人生道德價值的基礎及本源,我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可以實踐以上的行為,由孝順和孝敬開始做起,不要常常生活頂撞父母的意見,對他們有尊重和敬愛之心,在不同節日和父母相處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避免父母和子女之間出現相愛但不相識的情況。

針對朋友有信方面,在中國傳統當中朋友一倫包括同事同業同道師生關係。曾子有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當中指出我們與朋友相處之時要彼此互敬互勉,從而成就仁德和事業,達到以道義事業相勉。[9]本人認為以上價值觀可以套用在我的身上,在交友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不能結交一些酒肉朋友,反而要選擇對仁慈、道義所堅持的朋友。其次朋友之間亦要做到「相規以善,和而不同」,但是當友人行為有偏差於道德的時候,我們有責任作出規勸,達到「忠告而善道之」,我們亦不能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要做到「和而不同」。[10]最後朋友要做到彼此互信,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兩句名言當中均指出朋友有信的重要性, 朋友之間有信任才能互相合作、互相勉勵和一起成長, 因此我在生活當中要經常反思自己對友人的行為,並且培養與友人之間的關係,做到彼此互信。[11]

總括而言,本人經過在崇基學院書院通識的學習後,我不會再同意成功的人生便是擁有財富、社會地位,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價值層而非生物文化層。因而這明確確立了我的人生價值觀,明白到將來應該追求的東西,在生活中實踐道德行為,做到孝敬父母,尊師重道,朋友有信,並達到自己想做到的人生意義,了解這一切應不受世人的眼光所影響,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令自己的人生更豐盛更精彩。


參考文獻:
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9




[1]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香港︰香港教育圖書,2009年),頁15
[2]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15
[3]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15
[4]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15
[5]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5
[6]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42
[7]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43-46
[8]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44
[9]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97
[10]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98
[11]林潔明︰《倫理道德觀,頁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