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6, 2016

牛頓和達爾文如何克服感官經驗的局限?同理,自然科學以外的學科也會面對感官經驗的局限。兩人所用方法如何應用在這些學科?試舉例說明。

題目2
牛頓和達爾文如何克服感官經驗的局限?同理,自然科學以外的學科也會面對感官經驗的局限。兩人所用方法如何應用在這些學科?試舉例說明。

            在十七世紀,科學仍然處於啟蒙的階段,人們對世界許多自然現象無法作出合理解釋,繼而採取創造論、妖術及魔法等充滿神秘色彩及宗教意味的主觀解釋。牛頓及達爾文的科學觀念對宗教傳統以至整個社會帶來很大的轟動。以牛頓為例,他的研究成果令十七世紀後半葉歐洲的範圍內,實驗科學得到很大的重視,使科學進入一個新的時代。而達爾文物種演化的概念,促進整個生物學的發展,對基督宗教創造論帶來挑戰。然而,這兩名重大的科學家能夠發展出創新的科學理論,在於克服感官經驗的限制,使其研究得以更為客觀。在以下的反思文章中,本人將先解釋感官經驗對牛頓及達爾文所造成的局限,並在其後解釋他們克服的方法,及把兩人所用的方法應用在非自然科學學科中。

學者如亞里士多德,主張以感官經驗去發掘知識,而五官感受的世界是主觀的,每人對自然的感受均不同,難以通過客觀可量度的方法去衡量真確性。當牛頓進行研究時,他明白感官經驗的限制,他認為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使用數學概念,把原理利用數學公式描繪出來,這樣事情變得有根有據,研究客觀性得以提高。牛頓研究光線時,觀察到三稜鏡能把光線分離出七色彩虹 ( 96)。他首先學習這個課題的知識,將發現的情況記錄下來,例如測量光線的長度、白光轉換成七色彩虹的距離,並且將以上情況套用數學語言—微積分去證實事件的真確性 ( 96)。以上可見牛頓不單對事物進行觀察,超出感官經驗的限制,強調從實驗出發,把研究結果轉換成為數學語言,利用歸納法及演繹法,將研究歸納成為不同的理論。

另一方面,牛頓及達爾文利用哲學的分析推理以克服感官經驗的限制。他們進行觀察和實驗後會歸納不同現象,重視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以達爾文作為例子,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觀察到不同鳥類的外貌十分相似,嘴部形狀則有不同之處 ( 21)。在島上他只觀察到事實的表面,而他沒有停留在這個階段,限制於感官經驗下。他進一步思考推論現象背後的成因,最終推論這些鳥類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發展出物種演化的理論。在牛頓方面,在觀察到星體運行的軌跡後,他思索星球的運行為何是一個橢圓形,到底有什麼力量令它留在原本的軌道上,他這樣一層一層地推化,了解到向心力的原理。牛頓與達爾文一樣重視客觀事物的規律,由觀察入手通過分析,比較和推論等方法綜合事物的本質,克服感官經驗的限制。

以上可見牛頓及達爾文通過其將研究本質數學化及哲學上的思考推論,克服感官經驗的限制,令他們研究的領域得到突破,改變往後科學的發展。在以下部分,本人將從音樂方面應用牛頓及達爾文的方法,克服感官經驗的限制。

傳統中國的江南絲竹音樂主要以業餘性質為主,他們沒有一個規律化的體系,曲目傳承主要是依靠師徒之間的口傳(部分使用工尺譜),導致曲目在長久的歷史長河中甚易遺失,這種依靠口頭傳播的方法亦不利傳統中樂的發展,限制了曲目的傳播,學生學習的內容亦受到限制(Provine 228)。而每人對音樂的理解及其欣賞的角度均不同,曲目的詮釋亦甚有分別(Provine 228)。可見理解絲竹音樂的演奏方法,,曲目傳播均受制於個人五官喜好感受。音樂的改革學者自日本明治維新開始不斷思考傳統中國的發展方向,他們整合上述的問題,參詳西方音樂的發展,視西方現代化的音樂為中樂改革的模範。提出融入西方樂理的記譜法,將簡譜(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融入中樂,利用數字代表不同旋律,使傳統樂曲得已通過數字形式化地流傳,使樂曲的演奏方法得以有據可依,樂曲演奏也有衡量的指標(Provine 230)。由此可見傳統絲竹音樂與牛頓及達爾文異曲同妙地運用哲學思維反思現狀背後的問題,也使用數字使學科更可量度。

總括而言,感官經驗確實有助我們了解多事物表層的現象,但許多時候我們不能單單看事物的表面,我們必須通過哲學上的思辨,以及將所見所聞利用數字等可量度客觀的方法描繪記錄,方能突破感官經驗的限制,達到科學求真的目標。

1531字數

參考著作

司徒偉文。《達爾文》。香港UGFN1000 課堂簡報,2016
亞歷山大柯瓦雷著,張卜天譯,《牛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閻康年著,《牛頓的科學發現與科學思想》,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Kristan Lawson著,張關林譯,《達爾文與進化論》,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5
Michael White,高源清,《自然法則的新詮釋者牛頓》,台北:牛頓出版股份出版社,1995
Provine, Robert C., Yosihiko Tokumaru, and J. Lawrence Witzleben. "East Asia: China, Japan and Korea." The Garland Encyclopedia of World Music 7 (2002): 227-232. Web.